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标题

  • 标题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科技 > 铀矿勘查

铀矿勘查的重大突破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2日 10:08     作者:系统管理员    

分享到

  伊犁盆地:2000年之前,伊犁盆地南缘的铀矿勘查分两个时段,五十、六十年代二机部新疆五一九队探明了509(达拉第)、510(蒙其古尔)、511(扎吉斯坦)三个煤岩型(含铀煤型)铀矿床;九十年代,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探明了我国第一个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库捷尔太铀矿床。2000年之后,先后探明了扎吉斯坦、乌库尔其、蒙其古尔、洪海沟等大中型、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蒙其古尔特大型铀矿床在多矿层、埋深、富品位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并实现以CO2+O2法为浸出工艺的地浸开采,支撑了我国第一个千吨级地浸采铀基地的成功建设。盆地整个南缘出现两个重要的富集地段,一个是西部从库捷尔太-洪海沟至中哈国境线,另一个是东部从乌库尔其到蒙其古尔及其以东,乌库尔其-扎吉斯坦-蒙其古尔深部含矿含水层基本连续,本质上是同一个特大型铀矿床。伊犁盆地南缘先后已发现Ⅰ、Ⅱ、Ⅴ、Ⅶ、Ⅷ等5个工业矿层位(旋回),找矿深度突破了800米。

  鄂尔多斯盆地:2000年,核工业二○八大队首先在东胜皂火壕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发现工业铀矿体,2002年基本控制了孙家梁-沙沙圪台-皂火壕-新庙壕铀矿带,2010年提交了皂火壕铀矿床详查报告,达到特大型规模。2002年核工业二○八大队在皂火壕北部柴登壕新发现工业矿孔,2005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和核工业二○八大队在东胜西北部预测了呼斯梁铀矿带,2005年核工业二○八大队在预测矿带西段新发现了纳岭沟铀矿产地,2013年提交了详查报告,2016年已发展为特大型规模,同时,在2012年开始跟进做现场地浸条件试验,地浸采铀扩大试验已经取得成功。纳岭沟铀矿床东南方向还新发现了柴登壕、农胜新、罕台庙(宝贝沟)等铀矿产地,且已初见雏型。2009年,核工业二○八大队又在纳岭沟以西10千米处发现乌力桂庙铀矿床,2011年改称大营铀矿床,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支持勘查,2013年6月提交了普查报告,达到特大型规模。盆地西部,核工业二○三研究所探明了金家渠铀矿床,核工业二○八大队探明了磁窑堡铀矿床。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成为北方砂岩型铀矿的又一个特大型基地。

  二连盆地: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核工业二O八大队首先在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探明了苏崩、努和廷等铀矿床。其中努和廷铀矿床是1990年发现的,至1995年达到大型规模,当时按照地浸砂岩型铀矿的评价思路,做了地浸条件试验,但最终未果,于1997年停止勘查。2005年重新启动努和廷矿床研究和评价工作,2006年开始按沉积成岩型部署详查和外围扩大,新发现道尔苏铀矿产地,2010年提交努和廷铀矿床详查报告,达到超大型规模。目前正组织开展采冶技术攻关。

  2000年以来,重点在马尼特坳陷开辟新区,寻找新类型,主攻古河谷地浸砂岩型铀矿,并先后对川井坳陷、乌尼特坳陷、腾格尔坳陷开展了区域评价。2001年,核工业二0八大队通过系统分析处理巴彦乌拉-赛汉高毕地区以往积累的电测深资料,推测存在隐伏的大型古河道砂体,2002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部署用少量钻孔查证,证实为赛汉组含矿砂体,接着陆续探明了巴彦乌拉、赛汉高毕、巴润、芒来、哈达图等铀矿床及多处铀矿产地,目前已经构成大型规模的巴-赛-齐“串珠状”铀矿带。巴彦乌拉矿床于2015年已成功建立起地浸采铀矿山,是二连盆地的第一个采铀基地,也是我国第四个地浸采铀基地。

  吐哈盆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十红滩铀矿点。1997年,核工业二○三研究所进入吐哈盆地系统开展1:25万的带钻评价,并重点查证十红滩铀矿点。2000年,提交了十红滩铀矿床首采段勘探报告。2001年发现十红滩北矿带,2012年提交北带详查报告,2013年提交南带详查报告,期间在北带西段发现矿带继续延伸。南带首采段已实现地浸开发,北带正在实施地浸扩大试验,整个十红滩地区已达到大型规模。

  松辽盆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石油勘探过程中首先在通辽钱家店地区发现白垩系姚家组砂岩层放射性异常和矿化,然后中石油集团投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负责勘查,2001年提交钱家店铀矿床的第一个勘探报告, 2008年提交第二个勘探报告,2013年提交第三个勘探报告,整体达到万吨级大型规模,松辽盆地实现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自1997年以来,中核地质系统全面部署松辽盆地的带钻探的铀矿区域评价工作,核工业二四三大队已探明宝龙山中型铀矿床;2017年又在附近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初步控制了一条近10km的砂岩铀矿带,有望发展成为大型铀矿床。2006年以来,中核集团与中石油集团开展钱家店铀矿床的开发合作,2008年核工业北京化冶研究院成功开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绿色环保型的CO2+O2地浸采铀工艺技术,2011年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我国继伊犁、吐哈之后的第三个地浸采铀基地。

  巴音戈壁盆地:2000年前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部署有关单位对盆地进行了1∶25万区域评价和编图研究,厘定了一批远景区。2003年列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延续至2007年,同时跟进地勘项目。核工业二0八大队在2005年发现塔木素铀矿产地,2012年基本完成主矿体普查,2013年提交塔木素铀矿床普查报告,属常规砂岩型,按照“三·五”工业指标圈算,已达到特大型规模,实现了巴音戈壁盆地空白区的找矿突破。

  准噶尔盆地: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已探明大庆沟等小型铀矿床,在1991年以来先在古近系始新统发现顶山铀矿化区,已发现盆地有10个铀矿化层位,圈出17个铀成矿远景区,2015年核工业二一六大队首次在东准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发现了中型砂岩型铀矿床。

  其它盆地:巴丹吉林盆地于2006年开始系统部署区域评价,2006—2010年实施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至今已新探明沙枣泉铀矿床,达到中型规模,还圈出了一批铀矿找矿远景区。柴达木盆地,在2000年前后开展了1:50万铀资源区域评价,2006年开始系统部署带钻区域评价,2006—2010年实施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圈定了一批铀矿找矿远景区,2010年新发现了查查香卡铀矿床。塔里木盆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探明巴什布拉克等铀矿床,2005年开始系统部署盆地北缘、南缘的区域评价工作,重点开展了且末、布雅、乌恰、巴楚、日达里克等地区的找矿和评价工作,2006—2010年实施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至今已在巴什布拉克外围、日达里克等地区取得新的进展,圈出了一批铀成矿远景区。

  上述巴丹吉林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是今后铀矿找矿的攻坚盆地。

  热液型铀矿:全国以南方为主的大部分热液型铀矿的勘查工作几乎停顿了10多年,“十一五”重新纳入了勘查规划,并于2006年启动,部分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所属队伍承担,部分由属地核地勘队伍承担。江西相山、桃山,浙江大桥坞,广东下庄、诸广南部,湖南鹿井、大湾,广西苗儿山,四川若尔盖,河北青龙、沽源,辽宁连山关,内蒙古红山子,陕西商丹等地区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探深扩围,增加了一批铀资源储量,其中江西相山、浙江大桥坞铀矿床、广西苗儿山、粤北诸广南部和下庄等取得了新的突破,成果十分显著。2006—2013年,江西扩大了居隆庵、横涧、李家岭、书堂等铀矿床,新探明了居隆庵21号带、河元背8号带、再里、大府上北部等铀矿床;广东扩大了棉花坑、胡子等铀矿床,新探明了长排铀矿床;广西扩大了沙子江铀矿床,新探明了向阳坪-大坪里、张天堂等铀矿床;湖南扩大了大湾铀矿床,新探明了三江口、茶叶垄、九龙径等铀矿床;川北扩大了降扎铀矿床;陕西新探明了小花岔铀矿床,重新评价了华阳川大型低品位铀多金属矿床;辽东新探明了黄沟铀矿床。

  综合找矿:中核地质系统始终认真贯彻国家法规,在找铀的同时开展综合找矿。历史上提交过著名的云南临沧超大型锗-铀矿床(锗为超大型)、贵州白马洞中型铀-汞矿、河北沽源张麻井大型铀-钼矿、辽东马赛大型铀-钍-稀土矿床、伊犁大型煤矿等。最近10多年,主要是新探明了伊犁、吐哈、三塘湖、公婆泉等盆地一批煤炭资源储量,超过100亿吨。2007年开始部署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勘查,目前也已取得重大突破,铍资源量突破了4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铀也达到中型规模。另外,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中还发现和评价了与铀伴生的钪、铼、硒等“三稀”矿产。

打印本页 关闭

COPYRIGHT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007-201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4号楼   邮编:100013   京ICP备09076272号-1   京公安网备11040102100171号